航空業利潤看漲,每位乘客淨利潤卻在下滑,除了航空公司調整自家政策之外,政府可以扮演什麼角色?業界人士表示,隨著桃園機場公司化,民航局、機場公司、航空公司必須要以「打群架」的方式適度聯手,才能夠面對區域化的國際競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正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第73次年度大會,並於台灣時間6日發布全球航空運輸業2017年盈利預期,將從原先預測的298億元攀升至314億美元,然而雖然利潤因幾位供給增加,從每位乘客身上獲得的淨利潤,卻因油價、人事及維修成本,以及機場代理費用增加而下滑。業界人士認為,都是民航局(包含飛航管制單位)和機場公司以透過落地費、機坪分配、機場設施分配等涉及到資源分配事宜,創造國籍業者有利競爭條件之資源,「別讓國籍業者到外面搶輸別人,在自家仍然搶輸別人。」各國時間帶是必須依據IATA訂定「世界航班時刻準則(WSG)」,但相較於其他國家對國籍航空的「彈性」,我國時間帶分配常被業界諷為「全世界最公正」。業界人士指出,例如香港籍的國泰航空、港龍航空、香港航空,在香港就擁有較佳的時間帶、較航站大樓較近的機坪、甚至飛航管制作業在分配起降優先順序時也會有意無意的給予較高的優先權,減少等待時間,進而節省旅客時間、也讓航空公司達到省油、省成本的效果。民航局表示,各國政府、民間及航空公司都必須遵守「世界航班時刻準則(WSG)」,否則航空公司可以向IATA申訴,時間帶分配則交由監督委員會協調,並依規定「公正透明」,若航空公司希望「國籍航空優先」可在每半年委員會時提出討論,但是否違反IATA規定仍有待確認。

DF16A95EFC2843E5
arrow
arrow

    terrendsl5f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